起底 MANTRA 黑历史:控盘、法律纷争、地推 OTC 模式
作者:Fairy,ChainCatcher
编辑:TB,ChainCatcher
“这比LUNA还狠。”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跌让不少加密投资者彻夜未眠。MANTRA代币OM在短短一小时内跌约10%,随后直接从5.21美元断崖式暴跌至0.50美元,跌幅高达90%。
一片哗然,社区锐评:“还有大把人正存着OM吃利息呢,连跑路时间都没留,这比当年的LUNA闪崩还要致命。”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不只是技术面的问题,更像是长年埋下的雷终于引爆。
“黑历史”重重?揭开MANTRA的争议过往在Web3世界中,项目估值偏离基本面并不罕见,但当一个DeFi协议的TVL仅有400万美元,却能拥有高达95亿美元的完全稀释估值(FDV)时,很难不引发市场对其合理性的质疑。
MANTRA的崩盘或许并非无迹可寻,近年来充斥着种种争议与不光彩的过往:
项目方高度控盘。加密分析师Mosi表示,MANTRA掌控着大部分$OM的流通量。项目方将高达90%的$OM(7.92亿枚)集中存放在单一钱包地址中。
一场无限循环的代币接力游戏。加密KOLRui指出,OM的底层逻辑更像是一场精心包装的OTC资金游戏。据称,在过去两年间,OM通过地推模式的OTC销售,累计筹集资金超过5亿美元。其运作方式是通过不断发行新的OTC代币来承接前一轮投资者的抛压,形成“新接旧、旧出新”的循环,一旦流动性枯竭或解锁代币无法再被市场吸收,整个系统便可能陷入崩盘。
项目团队本身在每一轮上涨中也会“顺势提现”,通过开启合约、配合拉盘行情来获取额外利润。
中东资本收购项目壳。据YeSu披露,2023年,OM的FDV曾跌至不足2000万美元,项目几近弃盘。随后,在中间人撮合下,一家中东资本收购了OM项目,仅保留原CEO,其余团队全部更换。这个中东资本有着极其丰富的豪宅,度假村和各种RWA资产,将OM包装为RWAfi概念项目。凭借RWA题材的热度和高控盘手法,OM在2024年实现了超200倍的涨幅。
牵涉法律纠纷,被控资产挪用。据《南华早报》报道,香港高等法院曾要求MANTRADAO的六名成员披露相关财务信息,起因是项目方被指控挪用DAO资产。
拖欠大量承诺费用和代币。加密KOLPhyrex表示自己早年参与该项目投资,却始终未收到承诺的Token。即便在2023年赢得诉讼,MANTRA团队也未曾执行法院判决,理由是“已经从香港搬到美国”。他控诉称:“欠的钱和Token,一毛钱都没给过。”
空投操作饱受诟病。据冰蛙披露,MANTRA项目方从早期通过空投活动开始,就频繁修改规则,逐步推迟代币解锁时间表,最终导致用户对空投的预期一再落空。在空投发放阶段,项目方缺乏透明度,对于社区质疑始终采取冷处理,甚至祭出“女巫审判”式的清退机制,以所谓“Sybil攻击”为由剥夺用户空投资格,却从未披露具体判定标准或数据。
崩盘真相拆解:强平风波与大户出逃在OM价格遭遇断崖式暴跌,并迅速引发社区的恐慌与质疑后,MANTRA团队于数小时内紧急发声,试图澄清项目方与此次市场剧烈波动无直接关系。围绕这场暴跌,市场上流传出多种分析与猜测。诱因可大致归结为以下两点:
强制平仓引发市场波动根据MANTRA联合创始人JPMullin的说法,OM市场的剧烈波动是由于中心化交易所对OM账户持有者进行的鲁莽强制平仓所引发的。他指出,这些账户头寸的平仓发生得非常突然,且没有提前得到足够的警告或通知。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2小时内,OM崩盘导致了超过6697万美元的强制平仓,其中有10个头寸的清算金额超过了100万美元。
战略投资人大额出逃据Lookonchain监测,在OM崩盘发生之前,至少有17个钱包将4360万个OM(当时价值约2.27亿美元)转移至交易所,占流通供应量的4.5%。其中,有两个钱包地址与MANTRA的战略投资者LaserDigital相关联。
此外,根据SpotOnChain的监测,19个疑似属于同一实体的钱包在OM崩盘前的三天内,以平均价格6.375美元将1427万枚OM(约9100万美元)转移至OKX。早在3月下旬,这些钱包曾从币安购买了8415万枚OM,花费约5.647亿美元,平均价格为6.711美元。这些钱包可能在其他平台对冲了部分仓位,而这些操作加剧了此次暴跌的局面。
OM的90%暴跌,再次验证了加密市场中“收割逻辑”的残酷现实。OM并非第一个遭遇这一命运的项目,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加密行业中,风口与泡沫并存,保持警觉、理性投资,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