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民突破11.23亿,数字中国建设成果显著
202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正式发布了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十四五”时期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成果,并展示了中国数字经济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79.7%。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我国已跻身全球最大互联网用户国家的行列,也体现了数字中国战略在全民覆盖方面的持续推进。随着互联网普及率接近80%的临界值,越来越多的群体,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体,正在共享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国家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东数西算”“千兆城市”“算力网络”等重大工程稳步推进,推动通信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这一系列基础支撑,不仅增强了我国数字经济的运行效率和韧性,也为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提供了坚实的依托。
报告还指出,新兴互联网应用正在迅速成长,数字生活与数字生产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断落地,其在教育、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的渗透率逐年上升,极大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的智能化转型。尤其是近年来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技术突破频出,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和规模已成为世界数字版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CNNIC报告指出,中国在多个关键领域正从“跟跑者”转型为“并跑者”甚至“领跑者”,特别是在5G部署、数字政府建设、电子商务生态、跨境电商和数字支付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全球领先的模式和经验。
“十四五”期间,我国高度重视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本次报告不仅总结了过去几年的发展成就,更为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方向基础。随着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能社会等战略的逐步落地,未来中国互联网生态将持续释放活力,助力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体来看,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再次验证了我国互联网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的突出地位。未来,随着技术持续演进与政策引导加强,互联网将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