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季周期变化加剧 投机与反转交织
据彭博社报道,对于多数资深加密交易者而言,“山寨季”几乎是一个按照既定模式运行的周期现象。通常情况下,这一周期始于比特币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市场对数字资产的新一轮关注。资金大量流入这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加密货币,而对“山寨币”的兴趣则相对减弱。随着比特币价格的稳健表现,交易者逐渐开始寻求其他资产以获取更高收益,这种需求催生了新的投资故事和市场叙事。
随后,资金逐渐轮动至此前表现较为落后的山寨币,从而带来超额收益。这一现象正是2017-2018年牛市期间,投机者创造“山寨季”这一术语的缘由。7月14日,在“加密周”的市场热情推动下,比特币触及新的历史高点,随后进入相对狭窄的交易区间。此时,数字资产领域的知名人物和投资者纷纷指出,以太坊的技术突破以及长期低迷的NFT板块反弹可能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然而,本轮周期表现得较为断断续续,缺乏全面的山寨币繁荣迹象。例如,XRP在7月初曾大幅上涨超过60%,但随后在短时间内又下跌了11%。这反映出市场的波动性依旧较大,投资者情绪时而高涨,时而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受欢迎的山寨币属于“低流通量、高完全稀释估值”(FDV)类别。这类代币通常拥有数十亿美元的高估值,但实际上只有少部分代币处于自由流通状态。这种代币结构使得市场更容易受到操纵,价格波动也更为剧烈。
这些特点通常在典型的山寨季后期表现得尤为明显——投机达到顶峰,市场逐渐疲软,价格出现大幅反转。虽然多数资深交易者已经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这一周期模式,但市场参与者的热情和希望依然未减,期待下一个机会的到来。
整体来看,“山寨季”仍然是加密市场内一个重要的周期现象,但其表现形式正随着市场成熟和监管环境的变化而逐步复杂化。投资者在参与山寨币交易时,需更加关注代币的流通结构和潜在的市场风险,以避免陷入操纵和剧烈波动的陷阱。未来的山寨季是否会出现更加健康和持续的上涨,仍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