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发布加密资产分类征求意见稿,合规稳定币可享低资本金要求
2025年9月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发布了针对本地银行业的《银行业监管政策手册》(SPM)新模块CRP-1《加密资产分类》的征求意见稿。这一新的监管框架针对即将于2026年初生效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加密资产监管标准,特别提出了有关银行资本金新规的要求。根据草拟的监管指引,未来那些获得香港金管局基于《稳定币条例》发放合规牌照的稳定币,将被分类为风险敞口较低的加密资产类别,从而享受较为宽松的资本金要求。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新的监管指引将为合规稳定币在香港银行系统中的使用和流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这一举措表明香港在全球加密资产监管领域的领先地位。根据草拟的监管指引,香港金管局在推动加密资产监管的同时,也为银行业在处理加密资产时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引。该指引明确表示,获得合规牌照的稳定币将享有比传统加密资产更低的资本金要求,这意味着银行在持有这些合规稳定币时,将面临较低的风险敞口。因此,银行对合规稳定币的持有将不需要像其他加密资产那样高额的资本储备,减少了银行的资本压力,并有助于推动这一类资产在市场中的流通。
业内人士认为,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这一指引,将大大提高银行对合规稳定币的接受度,并为相关资产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尤其是在全球加密资产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合规稳定币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香港的这一政策不仅为本地银行业的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国际市场上的其他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根据新规则,只有那些通过香港金管局认证并符合《稳定币条例》要求的稳定币才能享受这一低风险的资本金分类。这一措施旨在确保稳定币的合规性,并减少金融系统面临的潜在风险。因此,只有那些经过严格审查,符合监管标准的稳定币,才有可能成为银行资本金分类中的低风险资产。这不仅对稳定币的发行方有益,也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优化提供了可能。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其对加密资产的监管走在全球前列。自从香港宣布将稳定币纳入监管框架以来,该地区一直致力于为加密资产的合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而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在全球加密资产监管中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范围内的其他监管机构提供了借鉴。
香港金管局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意味着香港政府和监管机构正积极寻求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接轨,并为加密资产的合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这不仅符合全球监管趋向严格化的趋势,也有助于将香港打造为全球加密资产的安全、透明和合规交易中心。
这一举措有可能吸引更多加密资产项目和金融机构将业务迁至香港,进一步推动香港在全球金融创新和数字资产领域的影响力。通过将合规稳定币纳入银行资本金要求的低风险资产类别,香港不仅提升了加密资产的合法性,也促进了传统金融体系与数字货币之间的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这一新规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香港正逐步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透明的加密资产监管环境。随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加密资产监管标准的实施,香港的这一政策将为全球加密市场的合规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也为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参与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条件。